空間與自然竟能如此交融為一體,是我到西班牙初見高第作品的第一感受,和教科書上、網路上所看到的照片或影片完全不同,這也影響了我對美整體的觀感。
原來藝術可以這麼簡單直白,原來藝術是可以看得懂的,徹底顛覆我小時候從學校所獲得的錯誤觀念,高第從自然中截取靈感,天地壁整個設計全一不帶巧思,光是一個柱子就能讓我端詳一小時,品味不已。
這兩天在整理資料,翻到了日本廢校小學校舍改造成地方多機能活動中心的照片,讓我想起來在參與設計這個作品時的點點滴滴,那是一種被自然包圍的溫暖舒服感。
而說到舒服感….
記得初次來到日本旅遊時,多次覺得日本的空間設計「好舒服」,曾以為這是日本的新建築風格,直到履履聽到同一個名字…隈研吾。
隈研吾這個名字相較安藤忠雄可能對於一般臺灣人比較陌生,他是日本現代十分有名的建築大師,代代木的新東京奧運場館「國立競技場」就是他最新的作品。
他的作品大量運用木或竹的元素,結合日本建築傳統技法,打造出一個禪意空間,不不不,停下來!提到禪意,大家可能腦海就浮現了傳統和風的畫面,隈研吾的禪,在我個人見解是表達一種生活態度,他所設計的空間感覺很「自然」,不單單是運用木竹等自然元素,而是剛一開始提到的,很舒服、沒有違合感,一切是這麼「理所當然」的「自然」,這也是深深我成為他的腦粉的原因之一。
因而於廢校小學校舍再生案中,結合地方特色與使用機能,我也將「好舒服」的理念融合其中,不單是置身其中很舒服,堅持採用「通用設計」,對於超高齡化社會的日本,也是我其中的一點小貼心。
隈研吾在東京有他的作品非常多,有機會到東京旅遊時,若到一個地方看到十分有特色的建築空間,在裡面覺得感覺自然又舒服,也許你已浸淫在隈研吾巧手中喔。